中国医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

“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宣传推介活动结果揭晓 10位医生获此殊荣

中国医药网2023-08-20医疗改革111医药馆
医药经济,111医药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宣传推介活动结果揭晓10位医生获此殊荣,医药经济,111医药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宣

“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宣传推介活动结果揭晓 10位医生获此殊荣

  “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宣传推介活动结果揭晓 10位医生获此殊荣

  医药经济,111医药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宣传推介活动结果揭晓,10位医生获此殊荣。8月17日晚,“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宣传推介活动发布仪式在河南广播电视台1500平米演播厅举行。

  当选“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的分别是(按姓氏笔画排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丁樱、周口市项城市疾控中心王春霞、新乡市中心医院王倩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长宇、鹤壁市浚县善堂中心卫生院杨礼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杨斌、洛阳市汝阳县三屯镇贠沟村卫生所皇甫胜强、河南省人民医院秦秉玉、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郭红玲、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管一春。此外,还推选出了10名“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宣传推介活动优秀奖。

  本次入选的最美医生,有的年过七旬仍坚守临床一线,年门诊量万余人次;有的多次受命赴外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舍小家顾大家;有的不断创新技术,争做精益求精的健康卫士;有的扎根基层,给村民最有温度的健康服务;有的紧守“生死之门”,随时响应重症患者需要······不论身在哪个岗位,他们都恪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呵护患者,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救死扶伤。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或守土尽责、或驰援外地,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尽职尽责的作风,捍卫着白衣天使的荣誉,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本次宣传推介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日报社、河南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深入贯彻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宣传推介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特别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先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努力推动河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原建设更加出彩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丁樱,女,汉族,1951年2月生,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22年被评为第四届国医大师。

  从医53年,擅长中医药治疗儿科疑难病,尤其是肾脏风湿免疫性疾病。年过七旬她仍坚守临床一线,年门诊量万余人次。慕名来诊患者遍及全国各地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澳洲等境外地区,复诊率高达90%。

  她创新儿童肾病“扶正祛邪,序贯辨治”理论被纳入规划教材;提出儿童紫癜性肾炎“热、瘀、虚”的病机特点,拟定儿童紫癜性肾炎中西医阶梯诊疗方案,经国家重大课题循证评价验证了有效性;主持课题28项,其中国家重大课题2项、国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6项,获省部级成果14项;出版学术著作33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主副编9部、个人经验专著4部;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83篇,主持制定优势病种行业标准、诊疗指南8项,发明专利1项。作为党员,从非典、汶川地震、新冠疫情到河南洪灾,她带头捐款、组织义诊,并以个人名义捐献60万元设立奖学金。

  王春霞,女,汉族,1975年3月生,党员,周口市项城市疾控中心流病信息科技师。

  王春霞多次受命赴外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曾支援沈丘、郑州,2022年驰援吉林。3月16日刚刚到达吉林的她,才下飞机,就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母亲突然离世了。”一边是支援工作尚未开展,一边是老母亲突然离世,悲痛万分的王春霞反复思量后,决定留在吉林继续抗疫。她说,这是对母亲最好的告慰。因为“国家有事不退缩”是母亲对她的教诲。就这样,王春霞留在吉林与同事们一起奋战: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接到指令,她就第一时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调结束又马不停蹄地回到疫情防控指挥部整理数据。她每一天都争分夺秒,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出具最详细的信息资料,为防控策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她和战友们坚守一线天,直至吉林疫情全面动态清零。获得吉林省省委书记景俊海、河南省省长王凯的表彰批示。

  王倩青,女,汉族,1971年11月生,党员,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先后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优秀医师、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新乡市十大科技标兵等称号,带领团队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卫士?创新团队奖”。

  她勇于攀登医学高峰,从单纯切除到整复性手术,从择期手术到急诊手术,从良性手术到恶性手术,她一次次突破自我。她发表核心论文30 余篇,国家专利6项,SCI20篇。迄今为止,她和她的团队年手术量达2300台;启动并带领全省 11 家地市级三甲医院“脐?豫?中原”单孔巡讲;举办了“牧野妇科单孔腹腔镜培训班”,培训万余人次。

  她笃信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她创造了连续手术36个小时的超长记录,被称为“拼命三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她身材消瘦。26年的从医生涯,她默默地实现着做一名好医生的理想,忠诚履行着一名员的神圣职责使命!

  孙长宇,男,汉族,1969年10月生,党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2021年获评河南省抗疫优秀先进个人,2022年获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抗击新冠疫情优秀个人奖;先后荣获河南省委组织部、郑州大学优秀员称号。

  他长期奋战在医疗一线,三次与疫情短兵相接:2003年,在河南首批进入非典病房;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支援武汉;2022年4月,奔赴上海驰援。

  在武汉,孙长宇第一个参与江汉方舱医院值班,被患者亲切地称为“保哥”,患者们告诉他:“因为你的安慰,你的处理,让我们觉得保险了,安全了!”

  他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有一次,在工作的时候他出现了缺氧症状,头昏,走路发软,反应迟钝,幸好路过的一名护理人员救了他。

  援沪期间,他负责专家会诊及医疗安全,除了处理舱内会诊病人,还要保障重症病人或者有重症化表现的病人的转诊及救治。一个月后,他又作为病区主任进驻定点医院接管新冠病区。他对每位确诊病人严格把关、仔细甄别,确保无错诊、漏诊。

  杨礼波,男,汉族,1979年12月生,党员,鹤壁市浚县善堂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2019年被鹤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优秀医师。

  他扎根基层,开展多项新手术项目,努力提高医院外科技术水平,只为了能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医。他先后开展了“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等手术。他率先在乡镇开展了髋关节置换手术,主刀过150例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最大年龄99岁。

  2019年带领医院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2020年,医院顺利晋级二级综合医院。

  在疫情防控中,他制订防控措施,落实防控要求,事无巨细,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全员核酸采集,全镇65个采集点,分布在180平方公里内,医院需要全员出动,大多数没有机动车,他通宵筹划安排,保证了全员核酸采集的科学及时。

  杨斌,男,汉族,1971年12月生,党员,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中心主任医师。2016年获评郑州市优秀员,2018年获评河南省医学学科建设领军人才。

  他从事心血管外科诊疗二十余年,救治了数以千计的生命。从出生仅1天和3天的严重紫绀型先心病新生儿,到国内最高龄心脏移植患者;从被多家大医院“宣判死刑”的“紫娃”奇奇、“紫面男孩”小魏等复杂重症先心病患儿,到中原地区首例人工心脏“火箭心”的置入手术,他将一个个生命从垂死的边缘夺回,让枯萎之花重新绽放。在杨斌的带领下,目前,该院心脏移植团队已累计完成心脏移植150余例。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移植例数位列全国第四。

  他热心公益事业,情系偏远山区患儿健康。自2015年以来,郑州七院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连续多年开展“天使之旅”贫困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

  皇甫胜强,男,汉族,1976年6月生,党员,洛阳市汝阳县三屯镇贠沟村卫生所中医医师。2019年荣获市级基层科普达人二等奖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豫西片区优秀奖。

  多年来,他跑遍了乡村每一条小道,熟知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天走街串户,观察各个慢性病患者及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变化,精心指导用药,叮嘱按时吃药。田间地头、坡上坡下、门前屋后,只要乡亲们停留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村里一百多个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用药他都能倒背如流。他情系乡村,关心村民健康,他常常给村民垫付医药费、陪着去医院或是半夜出诊、对特别贫困人群免去医药费这些事数不胜数。

  为更好地服务病人,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学习医学知识到深夜,先后取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并顺利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级考试。他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是全县乡村医生中第一个建立微信群并通过微信群对村民开展健康教育的村医,积极参加科普比赛并取得名次。

  秦秉玉,男,汉族,1963年6月生,党员,河南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医师。2015年获得河南省文明医生称号和第七届河南优秀医师奖;2016年获得第十届中国医师奖;2020荣获中原名医称号和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医35年,他始终以工匠精神精研专业,带领团队累计救治11万余名重症患者,制定并推广一系列重症医学临床质控操作规范,有效推动了重症医学服务能力进入高质量提升新阶段。

  他带领团队,在河南率先开展了多项重症监测与生命支持技术。十几年来,他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随时响应患者的需要,随时奔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现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他始终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多次深入郑州、信阳、周口、濮阳抗疫一线,全力救治危重患者,成功救治91岁高龄患者、一家六口家庭内新冠感染等典型病例,河南省委组织部评为“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等荣誉称号。

  郭红玲,女,汉族,1972年10月生,党员,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医师。2021年被授予安阳市三八红旗手,2021年在中国县级医院优秀专科评选中荣获常青好医生。

  自2016年以来,郭红玲带领团队对2000多名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使数百名可能残疾或死亡的患者重返社会。2018年,滑县首次对一例大面积脑栓塞昏迷病人进行了动脉内取栓治疗,患者在两个月后能够独立行走。2022年2月,滑县人民医院在全国综合防治卒中中心排名、综合防治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技术排名、综合防治卒中中心AIS介入再通技术100强排名中均位列前茅。

  她每周最少一次下乡或进乡村、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开展针对性的义诊、咨询、科普宣教等活动。如今,她的足迹遍布全县23个乡镇,50多所中小学,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受益人次达20多万。

  管一春,女,汉族,1977年5月生,党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先后获评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她带领团队攻克一例例疑难病例,利用先进技术,帮助两万多个女性圆了做妈妈的梦想。为了帮助有生育需求的年轻肿瘤患者,她带领团队远赴日本、美国等多地学习最新的生育力保存理念和技术,率先在我省设立“生育力保存”专病门诊,建立生育力保存诊治网络,为近百位乳腺癌、卵巢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患者保存了生育力。

  她还站在患者的角度,打造精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专病门诊,如复发性流产门诊、胚胎发育咨询门诊、心理咨询门诊、营养减重门诊、临床用药门诊、多学科联合门诊等;联合公益组织,四处奔走,帮扶500多户低保、失独、经济困难的不孕不育家庭,重新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

  工作之余,她还致力于科普宣传。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创作健康科普短文和短视频,向广大网友传播健康知识。用行动坚守初心,从生命源头守护人民健康。

  丁水印,男,汉族,1963年4月生,农工党党员,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主任医师。先后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牛朝阳,男,汉族,1975年5月生,党员,河南省中医院21世纪门诊部副主任中医师。先后获评河南省首届医德医风模范、河南省技术标兵、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

  叶莹,女,汉族,1972年1月生,党员,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2018年获得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获得全省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冯静,女,汉族,1982年12月出生,党员,郑州颐和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江立千,男,汉族,1969年9月生,群众,信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2006、2007年广东省中山市优秀工作者、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高层次人才、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高层次骨干人才。

  孙俊红,女,汉族,1975年9月生,群众,濮阳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技师。2022年团队被濮阳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两次荣获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李小芹,女,汉族,1965年7月生,农工党党员,河南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2018获得郑州市医学学科建设领军人才称号,2020年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第二届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

  李庆华,男,汉族,1967年7月出生,党员,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专业技术大校。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嘉奖5次,2021年底被河南省红十字会表彰为先进工作者,被联勤保障部队表彰为卫勤保障先进个人。

  李拥军,男,汉族,1970年7月生,党员,开封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兼急诊ICU主任医师。先后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员、第九届河南优秀医师奖。

  杨金玲,女,汉族,1975年9月生,党员,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普儿科副主任医师。先后获济源市技术能手、市三八红旗手、市十大名医称号。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