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

为什么香港还在用繁体字?

中国医药网2023-07-05医疗改革国家医疗改革政策
医疗医药,国家医疗改革政策,中医药学院,为什么香港还在用繁体字?,医疗医药,国家医疗改革政策,中医药学院1841年,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义律率众占领香港岛,当时香港岛已有5000-7000居民,有很多村落或定居

为什么香港还在用繁体字?

  为什么香港还在用繁体字?

  医疗医药,国家医疗改革政策,中医药学院1841年,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义律率众占领香港岛,当时香港岛已有5000-7000居民,有很多村落或定居点,有些定居点已经颇具规模。当时香港岛已有9家私塾。

  香港在成为殖民地时,文化上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带着中华文化进入殖民时期的。

  义律宣布香港为自由港,虽然他因维多利亚女王的不满而被调走,他的想法没有全部实现,但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日后香港的现实。

  英国在香港实行总督制,前两任港督修改了义律完全依靠中国法律来管理在港华人居民的承诺,此后香港以英国法律治理,同时保留大清律例及乡规民约。

  早期殖民地政府及洋教会也兴办西式学堂,如从马六甲搬到香港的英华书院,从广州来的圣保禄书院、圣约瑟书院、拔萃女校等,造就了一批双语精英阶层。同时,殖民地政府在1847年已开始选择性资助一些本地华人学校。另外,华人私校也迅速发展,汉语教育在香港从没有中断过。

  当时的内地,经过了晚清的自强、变法、维新、革命,到民国的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五四运动,大力地引进西学。自1920年国民政府颁令使用白话文后,上海、北京的报刊、小说都很少使用文言文了;而1929年的香港,坊间的通俗小说仍普遍用文言文来撰写。

  直至今天,香港人在书面语的写作方面仍保留有文言文的痕迹,包括很多粤语词汇和语法也沿用了文言文的用法。

  1920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汉字;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在1936年被暂缓推行;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审定通过,简体字在内地正式推行。而香港因历史原因至今仍使用繁体字。

  所谓的“繁简之争”是近代以来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简化后的汉字的确提高了书写速度,符合语言学上的“经济性”原则,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简化字“大刀阔斧”地删减了很多笔画,失去了繁体字保留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不过,中国传统汉字文化在香港既没有完全被殖民地化,也没有经过统一的修改和新规,同时也没有经历与内地同等程度的新文化运动。

  几经风霜,香港至今仍保留了书写繁体字的习惯,同时也给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增加了独有的文化底蕴。

很赞哦!